中国云体系联盟以促进中国云体系产业的自主创新和跨越式发展为目标,以云平台体系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应用推广和生态系统构建为核心理念,并依据行业发展的规律趋势以及政策导向,就重点领域设置专题研究。联盟成立以来针对政府政策和行业发展的热点领域成立相关专题的创新中心和专委会。每个专题设立领导小组和专家组,通过整合资源、加强交流、促进合作的方式,推动该领域的理念和技术的创新和交流,并积极将专题成果应用到有关标准制定和现实应用试点中,推动中国云体系产业的发展。
联盟首页/ 项目专题
城市是国家的细胞。综观国际上城市建设发展的趋势,随着全球城镇化进入中后期,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城市结构越来越复杂,城市产业创新越来越快,城市管理越来越科学、精细,城市生态环境越来越绿色、环保。一般认为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知识社会新一代创新环境下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其基本特征包括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智慧城市的核心在于融合和变革,是信息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深度融合,也是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的深度融合。
全球各地的城市业已成为经济和社会的增长核心,不断创造令人兴奋的新机会。中国的城镇化也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从工业化主导转向城镇化主导,将使投资主导型的增长模式转为可持续发展。结合中国国情,智慧城市的本质,就是城市信息化的更高阶段,在云时代,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综合“城市云”,这包括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科学发展,有一个整体优化的概念。从社会发展的哲学高度看,智慧城市的根本要求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其思想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智慧城市必须依靠先进的技术手段,现代核心信息技术就是云技术。中国智慧城市的发展,要借鉴但绝不能照搬西方模式,必须走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生态可持续的道路。
中国云体系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智慧城市和治理创新中心于2014年初在湖北武汉成立,是具有“研发、应用、培训、服务”等综合性创新功能的法人实体。中心聘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担任主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陈大卫、中国工程院院士及原副院长邬贺铨、中共中央编译局原副局长俞可平等担任专家顾问。中心开展的业务包括:从事有关数据中心、云计算平台、新一代网络、智慧城市应用等领域的创新性理论研究、规划和实践,以及相关的培训和服务;整合国内外智慧城市领域的专家资源,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决策参考;推广国际、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的先进理念、技术和产品,为智慧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示范,带动产业融合发展,为城市发展提供创新动力。
刘经南,1943年生,湖南长沙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昆山杜克大学校长,武汉大学原校长(副部长级),国际著名杂志“GPS SOLUTIONS”编委,国家卫星定位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测绘学会常务理事,国际GPS地球动力学服务组织协调成员。
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天文大地测量专业,研究生学历,工学硕士。长期从事大地测量理论及应用研究与教学工作,全心致力于全球定位技术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应用工作。在大地测量坐标系理论、软件开发和重大工程应用方面成就显著,特别是在GPS技术应用和工程领域卓有建树。深入钻研GPS技术与思想,创立了武汉测绘科技大学GPS课程教学。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具有独特见解的一系列理论方法,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并负责完成了多项大型科研和工程项目,推动了省级及城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在中国的建设,其中最典型的包括:国家GPSA、B级网建设工程,武汉、广州、贵阳、西安、兰州等大城市GPS控制网工程,深圳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和湖北广域差分示范站,湖北清江隔河岩大坝GPS形变监测系统。曾获得三次国家科技进步奖,多次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一次国家教委教学成果一等奖。